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雪夜出板报

雪夜出板报         (2014-01-29 15:23:07)[url=]转载[/url]

标签: 插队知青 山西雁北 农村 黑板报 往事 情感分类: 插队记事

      插队的第一年冬天我和另一个女知青赵欣没有回北京年,留在雁北的农村,和裴村的老乡们一起了个年。雁北的冬天很漫长,冰雪覆盖的山脉平川远远望去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冬天,在农村正值农闲,男人们白天只有很少的营生(雁北方言,指干活儿)多数的时间是走街串户的玩扑克,玩骨牌,道古等等,女人们更是足不出户,在自家炕头上做针线活儿,东加长西家短的拉呱(指聊天}。我和赵欣白天和男劳力一起推小车子往地里送粪,晚上去老乡家串门或者去大队部找“全都管”荣子栋聊村里的事儿。




    出于在学校里一直搞宣传的敏感,我注意到村里一共有四块黑板,在大队部前,南街,东街和西街。其中南街的黑板是最大的,也是最长的。挨着收购站,平日里来往的人士最多的地方。

    农村的所谓黑板就是用泥一抹,用墨汁一刷就成了黑板,小学校里的黑板也是这样的,不同的是小学校的黑板是教小学生认字算术用的,而村里的黑板是写标语,写通知的。我刚进村的时候,就注意到村里的黑板上都写着标语,比如“农业学大寨”“备战备荒为人民”还有一块黑板上写着“最高指示”,也就是毛主席语录。于是我们到大队部找到大队保管员荣子栋,我告诉他,我要出黑板报,做宣传。他痛快地答应了,将大队保存的几盒粉笔都拿来给我看,我发现大多是白粉笔,只有一盒彩色的,但只有红色,绿色和黄色三种。

   为了不让人干扰我们出板报,我和赵欣决定晚上九点之后出黑板报,那个时间天冷,天黑,天晚,老乡们就都在自家的炕头上抽烟,玩骨牌,聊天,不会出门,这样我们就可以踏踏实实写呀画呀。我们俩出门之前先做了准备,把自己严严实实包裹好,带上毛帽子,裹上头巾,脸上只露出两只眼睛,穿着棉大衣,两只手带着棉手套,脚上穿着高腰翻毛鞋底子厚,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发出很大的响声。我们带上两个手电,我带上准备好的毛主席语录和报纸上的插图。内容是早在脑子里构思好了的。

    来到南街最长最大的黑板前,用随身带的铁锹将黑板前堆积的积雪和冰铲掉。之后我负责排版,写美术字,画画。赵欣负责给美术字描边,给插图涂色。我将毛主席最新发表的语录工工整整的抄在黑板的中间部分,黑板上面有醒目的标题,黑板左边是工农兵联合的图画,右边是报纸上社论的重要内容。手冻僵了,拿不住粉笔,就将两只手伸进棉袄袖子里暖一暖再写。彩色粉笔颜色很单调,我很注意颜色的巧妙搭配。为了把字写直了,需要划线,赵欣用在学校出黑板的划线办法,就是缝一个小袋子装白色的粉笔末,将一根线绳穿袋子,将沾有粉笔末的线拉直,一弹,黑板上就出现浅的直线,确保一行行的字不会写歪。

    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雪花,给已经很厚的雪上又增添新的白色,不一会儿棉帽子都落了一层白色的雪,我们相互看着对方渐渐变成了“雪人”。我和赵欣配合默契,很少相互说话,因为那样会更冷。在另一块黑板上,我写上了“农业学大寨”几个美术字,并且画上了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头像,和大寨梯田的背景。时间一久,脚都冻僵了,我们就一边跺脚跑步,一边画,寒风把脸吹得生疼,我将手伸进赵欣的腋窝里取暖,赵欣就搂着我,我们小声的笑着,然后继续“工作”,终于全村四块黑板都出完了。

    期间,有身穿老羊皮袄,皮裤,脚上登着毡靴的老乡经,手里提着马灯,去牲口棚给牲口添夜草,他会在黑板报前面驻足,边跺着脚边说“傻女子,操心冻坏了着,快回吧。”我们边答应着边继续画着。终于,最后一笔完成了,我们俩也快冻僵了,透夜晚雪地反射的光,我们看了一下,还不能确定板报的效果怎么样,不我们真的尽力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就听着街门外面嘈杂的人声,穿好衣服跑出去,看到村里的四块黑板前面都聚拢了很多的老乡,大家指手划脚的议论纷纷,脸上表情很好奇,有认得字的老乡在读板报上的内容,不时引来笑声。我们走去,老乡们投来赞许的目光,“北京来的知青,还真不赖呀!”“咋不是(雁北方言:指是啊)北京来的女子就是能啊。”

    从此以后的三年里,我们每两周换一次黑板报,当然其中一块黑板是妇女专栏,专门为村里的妇女服务的。渐渐的黑板报成为老乡们生活的一部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也成了我们知青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这应该算是我们插队的“有所作为”吧。我想,当年,插队知青的到来,对偏僻的雁北农村来说,也是件大事呐,老乡们从我们身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从和我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祖祖辈辈都不明白的许多的道理,增长了见识。那时候村里有文化的人不多,大多人都是小学读完就下地干活了,妇女们连小学也读不完也就“认得个头迎上下”(雁北方言,指认识字的大概)。我们的到来不仅把文化知识带进了农村,还把新鲜的空气带到了农村,或多或少地改变着村民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