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康庄往事:一位北京知青的记忆

康庄往事:一位北京知青的记忆




      本书以八位农村人物和一位知青同学为主线,通过他和同学们插队生活中的一个个平凡故事,深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中国农民的纯朴与艰辛、知识青年对农村发展的奉献。全书平实、感人,折射出那一代人对第二故乡的情感,对社会的担当和思考。作者同一公社插队的北京知青、中国著名太阳能应用专家王斯成读后回信道:“……读着读着恍惚间时空都在倒转,带回到40年前。……你的记述大部分在农村层面,即使是知青层面的东西也与农村紧紧相融,这就是你‘与贫下中农深相结合’的结果。” 书稿语言流畅、严谨,反映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力。


书    名  康庄往事:  一位北京知青的记忆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    数325页  开    本16  作    者  赵杰兵  出版日期  2014年3月1日  语    种简体中文  ISBN  7010126887
目录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康庄往事:一位北京知青的记忆》以八位农村人物和一位知青同学为主线,通过他和同学们插队生活中的一个个平凡故事,深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中国农民的纯朴与艰辛、知识青年对农村发展的奉献。

作者简介
      赵杰兵,1948年12月出生。曾就读于北京四中。文革中上山下乡赴山西省山阴县康庄大队插队。197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国家机关的研究工作,回到自己曾经插队落户的地方务农。后调至雁北地委办公室、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历任湖南省娄底地区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家界市第一任市委书记;中组部部务委员;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等职。曾主持出版了大型画册《山之随响》——张家界抒怀,人民出版社出版。《草木天涯》——赵杰兵的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康庄往事》一位北京知青的记忆,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康庄往事
  离家
  初到康庄
  大娘:康庄人物一
  附一:大娘的信
  附二:大娘谈“大跃进”
  附三:鸡七份:大娘分菜
  做个“受苦人”
  “老光棍”苏国龙:康庄人物二
  九队翻身记
  “大喇嘛”武文银:康庄人物三
  欧立克的故事
  丰收
  “兄长”马锡栋:康庄人物四
  “九品芝麻官”马福:康庄人物五
  杜长庚同学:康庄人物六
  “堡垒户”人家
  认识农民与认识自己
  把青春献给人民
  手抄本(一):知青心中的国事
  手抄本(二):黄梅的诗
  离开康庄
  再别康庄
  如果我仍在康庄
  “歌唱动荡的青春”
  续篇
  “编外知青”郭凡:康庄人物七
  刘氏兄弟:康庄人物八、九
  “同心井”纪实一康庄打井记(一)
  “国机井”纪实一康庄打井记(二)
  附录
  康庄:一个北方村庄的变迁
  后记


后记

      19年前,我接到大娘过世的电报,抑制不住的哀思涌上心头,一气呵成写了三千多字的日记。此后,因忙于工作,十多年间对插队往事没再写一个字。2005年我患病辞去职务,空闲时间多了,于是又写了两篇康庄人物和一篇名叫欧立克的狗。连同大娘那篇凑成一册,起名《康庄往事》。
  原以为这些写作,能了却我心中的康庄情结,不会再写了。但家人和朋友们读过最初的文稿,动员我继续写下去。于是便又断断续续、信马由缰地写了起来。写着写着,成了今天的样子。
  康庄是我从学校走上社会的起点,十年的青春岁月在这里度过。本书的第一部分写的是插队的往事。之所以有“续篇”,是因为后知青时期的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是我们插队生活的延伸。郭凡和刘氏兄弟的两篇文字中,写的多是插队后的事情,故放在“续篇”中。再有,当年的插队伙伴姜斯栋2012年回村调研后写的一篇反映康庄变迁的综述,收进本书“附录”。这样,康庄村这些年的总体轮廓就比较清晰了。
  记忆类的文字,最要紧的是真实。今天的语境与四十多年前变化极大,要真实地、原生态地再现当年的生活,就要尽可能地回到当年的语言环境中。本书有不少信件、笔记、诗歌、谈话的引文,以及一些老照片。这次引用旧文字时,我完全忠于原文,一字不改(仅略有删节)。文中的所有人物都用真实姓名;讲述的事情,尽可能找当事人核对。尽管如此,也很难做到完全准确。人的记忆是有误差的,包括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比如,欧立克的来历就有不同的三个版本;对它的死因、死去的时间也有三个说法。我只能根据我的记忆,参考其他说法写我认为最接近真实的故事。
  本书写的是我的亲身经历,所述的往事在总体上不失真,容易做到,但一些细节的误差则在所难免。欢迎朋友们对书中不够准确之处给予指正。
  还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本书对康庄生活的记述,只是我的“一滴水”,还有很多的人和事远未涉及。比如,康庄学校是县里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校长崔成章等一批基层教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的事我就没有写到,他们的贡献已经刻人了康庄的历史。
  最后,感谢人民出版社的李春林同志和山阴朋友吕兴光同志,他们在本书的结构与文字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还要感谢所有读过原稿的朋友,你们的鼓励和指正,是疾病缠身的我坚持写下来的动力。

  作者


  2013年12月22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