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


范继红
山阴文联


[color=rgba(0, 0, 0, 0.298039215686275)]2021.2.15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老家山阴,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过去属于雁北地区,现在归属于朔州市,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地区。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阴的地域特征赋予其独特的年俗文化。作为地地道道的山阴人,虽然现在成家立业于异乡,但记忆里家乡的年,从来都是年味浓浓,让人心头火热。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昔日的雁北一带被称为“过大年”。北方人年文化氛围一直比较浓郁,山阴更甚!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春节从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就开始了。当地有句俗语:“小雪卧羊、大雪杀猪”。以前没有冰箱,只有过了小雪,天寒地冻,牛羊肉才能保存住。因此,在农村小雪这天便成了杀羊的日子。人们把羊下水切碎煮熟,与煮肉汤一起熬成“羊杂割”(雁北人对羊汤的叫法),把要留到过年的羊肉,放在提前准备好的大铁盆或铁锅里,倒扣于南墙背阴处。如若赶上下雪,就更好了。打扫些积雪,堆起来,将大铁盆包得严严实实,这俨然就是一台天然冰箱。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了起来,虽朔风凛冽、天寒地冻,却挡不住人们对农历新年的热情和向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到了腊八,意味着过年正式拉开了序幕。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朔州大同一带的腊八粥与别地的做法不同,先将以红豆为主的各类豆子煮熟(舀出一部分煮豆的水则用于煮小米饭),待锅内水渐少,再将煮熟的红豆、去核后的红枣、糖、小米、高粱等一同放入继续焖煮,直至水份全无。这样熬出的腊八粥红红的,稠稠的,混合着五谷的清香。腊八粥最初是祭神用的,后来逐渐演变为雁北人一年春耕秋收的劳作成果展示和享受。在雁北一带有“明冬暖年黑腊八”之说,“黑腊八”指吃腊八粥时,不能等天亮,一定要趁黑吃,否则就会得红眼病。

腊八当天,还会泡“腊八蒜”。将蒜瓣泡在醋里封起来,专为过年吃饺子用。等三十儿晚上打开,蒜泡得碧绿,醋也有了蒜的香气和辣味,蘸饺子吃甚是味美,年夜饭在更岁交子时吃饺子少不了腊八蒜的。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过了腊八,街上卖年货的渐渐多了起来,店里也趁机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来招揽顾客。集市上人声鼎沸,置办年货的人如潮水一般,一拨又一拨。他们要给家人准备好过年穿的新装,也得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现如今,人们不需要准备太多东西,超市在正月初二就会开门,买东西很便利。可传统习惯不是一时能改的了的,年关将至,据说还有人们仍是拎着大包小包,恨不能将店铺搬回家,做好一个正月的食物储备。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郑重其事地举行祭灶仪式。天还未破晓,人们就起来打扫庭院,燃放鞭炮,在鞭炮声中将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叫送“灶王爷”上天。在这天,人们还会买麻糖来辞灶,意在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叫他“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而今,人们不再迷信,不知道岱岳城里还有没有端着秸秆编制的簸箕,到处兜售麻糖的小商贩子,要是有,估计麻糖也只是过节用来应景,祭灶的人少了。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这首童谣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北方的春节习俗,老家山阴也是如此。在二十四这天开始打扫卫生,犄角旮旯也不放过,寓意将所有不好的事物统统扫出去。此后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新贴的窗花鲜艳夺目,显示出家富人宁、红红火火的景象。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到了三十儿,上班族、学生族、打工族都已放假回家,厨房里传出剁馅的声音。“咚咚铛铛”奏响欢天喜地的节日乐章,空气中弥漫着炖肉、炸油糕、烩豆腐粉条的香气。女人们忙活着年夜饭,男人们也不闲着,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垒“旺火”(旺火用碳垒成塔形,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孩子们则开心地玩耍。这一天还要祭祖、守岁、接神。待午夜钟声响起,男孩子们开始燃放鞭炮,男人们则负责点燃“旺火”,然后全家老小围着“旺火”响鞭炮、烤花馍,最后顺时针绕三圈,逆时针绕三圈,祈求来年一切顺顺利利,希望日子红红火火、旺气冲天。在火苗的摇曳中,自家的鞭炮跟附近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把过年喜庆的气氛推向了极致高潮。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正月初一,家乡人忌扫院、忌洗衣、忌用针、忌挑水,特别忌说晦气话。大年第一天吃过早饭,一家人就穿上新衣,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孩子们揣着新的压岁钱,三五成群的在街上乱跑,虽然兜里装着糖果,仍是抵挡不住零食的诱惑,不一会儿就将还没捂热的压岁钱花掉。
    到了元宵节,又是另一番景象。从初八开始,戏班子就辗转于各个乡镇搭台唱戏。耍孩儿、秧歌戏、道情戏轮番上演,让老百姓美美地过了一把看戏瘾。城里,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美丽。有的是清一色的红灯笼,有的则是造型各异的彩灯。乡村的秧歌队伍不仅在自己的乡镇里表演,优秀的团队还要去岱岳城里展演。在元宵节当晚,城乡各路秧歌队伍沿街进行表演,有龙灯、高跷、脑搁、旱船、跑驴、大头娃娃等。你看,媒婆穿红戴绿,嘴边有颗大黑痣,手拿烟袋,走起路来一扭一扭,时不时还冲观众抛个“媚眼”,逗乐了看热闹的人们;脑搁上的小孩儿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眉心点个红点儿,看上去萌萌的,个个都是福娃的模样。福娃们随着鼓点前后摇摆着胳膊,隔一会儿翻一个跟头,惊得观众一边喝彩,一边为他们捏了把冷汗。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这时候广场上早已燃起旺火,一为照明,二为取暖,三为兴旺。昔日雁北一带特别讲究旺火高大,这也间接表现出这一带人的粗犷和豪放。方圆百里元宵节的旺火规模都很庞大,耗碳以吨为计。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吐出长长火舌,直舔苍穹,状若浮图,火光耀眼,蔚为壮观。

正月十六一过,年结束了。学生们陆续开学,大人们收心工作,游子们也踏上了远行的火车,在车上闭着眼睛假寐,心里依依不舍的不仅有亲情,还有年的温馨。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时代的飞速发展,交通便利、物资充盈,如今的人们已不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只有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才能吃上鸡鸭鱼肉。现在山阴人过年,有现买现吃的家门口超市,有手指轻点间各类年货的快递上门。甚至一些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居家过年方式,而是选择春节假期走出去,旅游过年。人们开始以新的方式追求和享受春节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在岁月的轮转中,曾经的那种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但我始终对它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怀念,那简单而温馨的快乐,在我的心头,每逢过年都要重温一遍。
作者简介

范纪红,生于1978年12月30日,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学历大专,祖籍山西省山阴县,现居山西省洪洞县,在山西焦化集团工作。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