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s Archiver

sgh 发表于 2013-12-17 19:34

“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

[align=center][b][font=仿宋_GB2312][size=5][color=#000080]“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 [/color][/size][/font][/b][/align]
[align=center](2010-04-29 19:19:31)[/align]

[align=center]——记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黄梅研究员[/align]
[align=center]本报记者杲文川[/align]


      在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小会议室里,我采访了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黄梅研究员。她大略地谈了自己求学成长的经过,对自己的成就却轻描淡写。多年的采写经验使我感到,她是位不爱张扬的人。
      黄梅原籍湖南永兴,1950年2月1日出生在武汉。父亲是担任过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和中纪委第二书记的黄克诚将军。也许因为母亲唐棣华酷爱文学,又曾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黄梅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文化大革命”来临时她正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初三。在那个“造反有理”的年代,因父亲在“庐山会议”上的“问题”,她成了班里被批斗的对象。随后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黄梅于1968年12月赴晋北的山阴县合盛堡公社插队务农劳动。在农村生活的岁月使她了解了中国最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她与乡亲们以及一道插队的同学同甘共苦,在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文革”期间,许多图书遭到批判、查禁和封存。但黄梅仍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找书。一次,她发现有人把英文版《莎士比亚全集》等图书当作废品卖,就赶紧掏出几元钱,把这批书都买回来。到了农村以后,她最大的“业余”兴趣仍是读书。头一两年村里没有电,每天下工回来,不管多累,她也要在油灯下抓紧时间读一会儿书,哪怕只读15分钟。
      1973年10月,黄梅几经周折后得到机会到山西大学外语系学习。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机会。1978年,国家恢复招考研究生,她通过刻苦自学,考上了我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当时的研究生院外文系名家荟萃,冯至、卞之琳、罗大冈、李健吾、杨绛、袁可嘉、叶水夫、董衡巽、朱虹等许多资深专家都有着丰富的治学经验。社科院良好的学术氛围使黄梅受益匪浅。在卞之琳、朱虹、李文俊等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黄梅比较系统地阅读了大量英美小说和研究论著,她的硕士论文《怪诞———当代美国南方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内容充实,论述条理清楚,比较深入、全面地讨论了美国南方小说中的怪诞现象,得到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好评。
    1981年,黄梅毕业后留在外文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1983年9月,教育部选送她去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Rutgers)大学英语系学习。那时,国内教育与国际方式尚不接轨,差异比较大。比如,美国英文系教授要求学生对作品做细致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而我们以前大多习惯于发表印象化的议论。黄梅在美学习的第一个学期感到十分困惑,十分吃力。好在她惯于在逆境中坚守,经过半年多的适应与努力,到第二学期里情况就有了根本的变化,她所修的各门课都拿到了“A”。第一学年结束时,中国教育部的一年资助已到期。黄梅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及早向美方申请下一学年的经济资助。幸而此时罗格斯大学的英语系非常愿意帮助这位成绩优良的勤勉的中国学生,他们在暑假里四下张罗,为她争取到一笔奖学金帮助她读完研究生课程。1989年黄梅在指导教授、美国著名学者乔治·乐文(GeorgeLevine)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博士论文《灰姑娘梦的演变》(英文),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灰姑娘叙事模式在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很常用,尤其得到女性作家和读者的喜爱,至今在西方小说、影视中仍很风行。黄梅从一位18世纪法国作家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和英国作家理查逊的小说《帕梅拉》入手分析,指出这类灰姑娘故事的内在矛盾:它们一方面通过人物形象极其典型话语强调基督教的忍从、“无我”的精神,另一方面又通过情节发展肯定个人欲望;表面上主张并“奖赏”父权社会中的女德———顺从,同时却宣扬女性的个人尊严和自我实现。黄梅还将“灰姑娘梦”置于更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试图进一步揭示该叙事模式的矛盾性和对话性与资本主义的支柱思想———即个人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关系。论文的分析方法以细读为基础并吸取了某些当代批评思想,较好地把女性主义批评、巴赫金与巴尔特的思想与观点融于具体的文本阐释之中,对所讨论的作品有独到的见解。该博士论文经修改后于1990年由罗格斯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撰写论文期间,她还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一些相关的文章,引起了我国读书界的关注。
      黄梅回国后,介绍、评论、翻译了许多英美文学作品。她对作品往往是悉心阅读,反复体味,直到真有体会后才提笔写作。一篇篇书评如从胸间自然流淌出,既是对英美文学发展的中肯分析,又是与普通读者的亲切交流。近年来,由于学界出现的“浮躁”风气,一些书评者还没有仔细阅读原文就急于发表评论文章,还有一些评论者喜欢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缺乏对原作的“谦卑”之心,因此写出的评论往往多是理论空话,多从西方引进的食而不化的名词和概念,让读者越读越不明白。黄梅也注意研究借鉴西方各种流派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但她从不随意套用西方的理论,而是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认识。她的理论文章或是书评,喜欢用最为平常的语言,同读者娓娓而谈。文中没有理论的套话,却不时闪烁着学者的睿智。黄梅为人为文是谦和的,但谦和之中又保留着思想的独立性。她的文章渗透着对人生、社会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怀。黄梅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她做博士生导师也是这么要求她的学生的。她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原著,并作了硬性规定。一两年下来,学生们都尝到了阅读原著的甜头,都觉得收获很大。
    近些年来黄梅的研究重点是英国小说。1995年,她和同事合著的《现代主义浪潮下:英国小说研究(1914~1950)》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黄梅编辑了全书,写出了序言《回顾现代英国小说》和两篇论文。其中,《瑞斯的小说和“黑色”语言》一文获我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三等奖。这篇论文以英国女作家吉恩·瑞斯对女性经验的专注为切入点,阐发了传达这种女性经验的语言的特征,强调指出该“女性语言”的复合性质和内在的矛盾性。黄梅进一步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压迫的中下层妇女的思想情感与主导社会的统治阶级男性以及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这篇论文是国内第一篇全面研究瑞斯作品的著述,它填补了我国现代英语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论文生动丰富的举证、层层深入的分析和有个性特色的行文,说明黄梅对第一手资料非常熟悉,对西方当代批评思潮有相当的了解,同时又能立足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独立思考。目前,黄梅的新作《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即将问世。在这部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研究著作中,她力图在比较全面地介绍并评议18世纪英国小说的同时,把小说在彼时彼地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出现联系起来考察,特别注重探究小说作品的意识形态功用即它与英国现代化进程引发的社会思想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这一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参照。从1994年开始,黄梅担任外文所英美文学研究室主任。该室所属的学科被所里、院里评定为全院50个“重点学科”之一。黄梅在尽力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的同时,还经常考虑全室的人员素质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关心全室的研究生培养,参与相关学术团体各种活动的组织工作……。
      黄梅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我问她,您在英美文学研究领域有什么奋斗目标吗?黄梅答道:我没有庞大的计划和固定的目标,只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好。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专家学者。我只是个爱读书的人,碰巧还成了一个以读书为职业的人。我愿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与更多的读者分享,让外国文学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align=right]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align]
[align=right]http://www.cass.cn/file/200303195796.html[/align]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